欢迎来到诚盈时代
行业资讯

资质申报过程中这些雷区可千万不要碰触

2019-10-21 15:18:10 类别:行业资讯

企业在承接工程之前就要办理资质,办理资质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就是业绩,很多企业为了能够申报成功,就会业绩造假,16家建企因业绩造假被通报,资质申报中的“雷区”你知道多少? 2016年11月,9家企业在资质申报中弄虚作假被通报,其中7家企业是业绩材料造假,2家企业人员材料造假; 2017年2月,7家企业因工程业绩弄虚作假被通报; 2017年4月,9家企业因工程业绩弄虚作假被通报。 为什么“业绩造假”屡屡出现? 业绩,越来越“重” 去年10月,住建部发文简化了《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》。取消建造师等人员指标考核后,工程业绩就成了资质标准三项硬性指标中(企业资产、技术负责人、工程业绩)份量较重的一项。 不仅如此,随着资质“电子化申报”的全面铺开,“对申请建筑工程、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、一级资质的企业,未进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的企业业绩,不作为有效业绩认定 。” 因此,有部分建筑业企业弄虚作假,提供虚假业绩材料,以骗取资质。为了打击这种行为,从2016年10月起,住建部要求全面开展资质申报业绩核查工作。 另外,住建部建筑市场监管司在《2017年工作要点》中,明确提出: 重点考核:企业信誉和业绩!可以理解为,今年对工程业绩的核查力度肯定会更大,更严! 业绩核查 2016年12月30日,住建部市场监管司印发了《关于开展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业绩核查工作的补充通知》,明确2块内容: 1、核查范围:2016年11月1日前申请建筑工程、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、一级资质申报的业绩,包括外省企业(含央企)在本地区申报的业绩。 2、核查内容:申报项目是否真实;填报的开竣工时间、中标价及主要技术指标是否与实际一致。 根据近2年住建部公布的案例,我们总结如下: 一、不能认定为企业业绩的工程 根据《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资质标准实施意见》规定: 1、单位工程未竣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,不能作为申请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业绩考核。 2、配套工程不得单独作为企业申报施工总承包资质工程业绩考核。 (注:《建筑法》第二条写明,配套工程是指与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相配套的线路、管道、设备的安装活动。) 3、超过时限的工程业绩不予认可。 《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》中要求的“近5年”或“近10年”,是指自申请资质年度起逆推5年或10年期间竣工的工程业绩。如:申报年度为2015年,“近5年”的业绩是指2010年1月1日之后竣工(交工)验收合格的项目。 4、超越本企业资质承包工程范围的工程业绩不予认可。 (注:企业以境外承包工程作为代表工程业绩申报的,不考核其是否超越资质承包工程范围。) 5、项目负责人不规范执业 企业申报的工程业绩中,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时存在非本企业注册建造师、不具备注册建造师资格、超越注册建造师执业范围执业、或违反有关规定同时在两个及以上项目担任项目负责人的,企业该项工程业绩不予认可。 6、保密工程不得作为企业代表工程业绩申报。 7、群体建筑(无论基础是否相连)不作为单体建筑面积业绩考核。 8、轻钢、网架结构跨度业绩,不作为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跨度业绩考核。 9、企业因负有工程质量、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被降级、吊销资质,其相应工程业绩不得作为代表工程业绩申报。 10、工程业绩弄虚作假申报资质被通报批评或撤销资质的,其相应工程业绩不得作为代表工程业绩申报。 需要注意: 1、满足多项技术指标的单位工程,只作为一项指标考核。 《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》中分别考核累计和单项技术指标的,同一工程业绩可同时考核,但铁路方面资质除外。 2、《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》中业绩要求的“×类中的×类”必须分别满足,不能相互替代。 如:建筑工程一级资质标准,要求企业完成“4类中的2类以上工程”,是指企业完成的工程中,高度、层数、单体面积、跨度等4类考核指标中至少应满足2类,否则即为业绩不达标。 3、企业申请多个类别资质的,工程业绩应当分别满足各类别资质标准条件。 4、企业以施工总承包方式承接的工程,不论该工程是否实行分包,均可作为其施工总承包业绩考核。 5、申请专业承包资质的,以企业依法单独承接的专业工程业绩考核。 二、设计、图纸问题 1、项目未提供图纸。 2、工程立面图纸不清晰,且未能反映项目为单体建筑。 3、项目图纸无设计单位出图章、设计人员注册执业印章。 4、工程提供图纸未能反映考核指标。 5、图纸中设计单位出图章有效期、图纸设计人员注册执业印章有效期和图纸出图日期不符,非有效图纸。 6、图纸设计人员注册执业印章存疑。 7、设计部分不予认定。 三、合同、文件问题 1、工程中标单位非申报单位。 2、工程中标日期晚于合同签订日期。 3、合同协议书明确发包人建设内容与合同名称及竣工验收内容不符。 4、没有工程合同专用条款。 5、合同签订日期早于直接发包情况报告书签发日期。 6、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及竣工验收备案表中无竣工验收日期,不予认定。 7、竣工验收备案表中印章不清晰,不予认定。 四、项目负责人问题 1、项目负责人非建筑工程专业。 2、项目负责人在任职时非一级注册建造师,属超范围执业。 3、项目负责人超二级建造师执业范围执业。 4、项目负责人未注册在申报单位。 5、项目负责人在开工后变更注册至另一单位。 6、中标通知书中的项目负责人与合同中不一致。 7、一级注册建造师证书取得日期晚于项目中标日期。 8、项目负责人个人业绩不达标。 五、人员、设备问题 1、一级注册建造师重复注册。 2、机械设备不达标。 3、提供的设备购置发票不清晰,未能反映设备名称及技术指标,不予认定。 相关阅读: 资质申报避雷区 建筑资质申办:关于工程业绩,没有那么简单

友情链接

LINKS